以军事历史为叙事背景的小说《那些改变历史的小人物》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,“华阴隐士”大大创作,王坚蒙哥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,梗概:”此时的匈奴,虽然没有冒顿单于时期“控弦之士三十万”那般不可仰望,但依然强大,汉武帝只能向军臣单于和亲以示友好,但雄才大略的刘彻对这一切早已经无法忍受了,王恢的奏报正给了他一个天赐良机。汉武帝昭命群臣商议,曾在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的御史大夫韩安国第一个反对,“高祖之英明神武,尚且被围困白登山整整七天;...

那些改变历史的小人物

阅读最新章节

元光二年(公元前133年),雁门马邑豪商聂壹找到了时任大行令的王恢,进言道:“匈奴言而无信,时常侵犯我大汉边界,总是一个忧患,我有办法将匈奴主力引来,到时我们以逸待劳,肯定大获全胜。”

王恢大喜过望,急忙问道:“你有何计!”

聂壹说道:“我经常往返于马邑和匈奴的地界,匈奴人都很熟悉我,我只要假装献城投降,匈奴人一定贪图城中的财物,到时我们埋伏在城外山谷,只要匈奴主力到达马邑,大军就可以截断匈奴的退路,全歼他们。”

此时的匈奴,虽然没有冒顿单于时期“控弦之士三十万”那般不可仰望,但依然强大,汉武帝只能向军臣单于和亲以示友好,但雄才大略的刘彻对这一切早已经无法忍受了,王恢的奏报正给了他一个天赐良机。

汉武帝昭命群臣商议,曾在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的御史大夫韩安国第一个反对,“高祖之英明神武,尚且被围困白登山整整七天;更何况刚刚与匈奴交好,一旦再起兵戈,恐怕天下不宁,胜负难料啊。”

对于这种丧气话,武帝不置可否,于是问计于王恢,王恢则回复说:“臣听闻战国初年,代国虽小,北有强胡,南有燕赵,尚且能君臣一心,共御外侮;如今我大汉国富民强,海内一统,陛下更是威名远扬,然匈奴却屡次寇边,每次和亲不过数年就违背盟约,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坚决抗击的原因啊!”

汉武帝听完王恢的话,当即采纳了王恢的谏言,名动后世的马邑之谋就此敲定。

元光二年六月,汉武帝派遣精兵30万,命护军将军韩安国、骁骑将军李广、轻车将军公孙贺率领27万大军埋伏于马邑周围的山谷中,大行令、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领3万人马出代郡,以期偷袭匈奴辎重并截断匈奴的退路,从而将匈奴主力全歼。

聂壹经常来往汉匈两地经商,匈奴人对他没有任何防备,聂壹见到军臣单于后,对他说道:“大单于,我愿斩杀马邑县令,举城归降,城中财物可尽归您所有,但请您一定要派大军前来接应,否则汉军必定不会放我来投奔您的!”

军臣单于不疑有他,又见聂壹所说并无漏洞,于是亲率十万匈奴主力进入武州塞,并派遣使者随聂壹先进入马邑,等聂壹斩杀马邑县令,纳了投名状后再进兵。

聂壹进城之后和马邑县令密谋杀死了一名死囚,将首级割下挂在城门之上,伪装是县令的头颅,匈奴使者见事有可为,匆忙回禀军臣单于。

军臣单于兴致冲冲的率领大军向马邑方向进军,来到距离马邑百余里的地方,发现沿途有不少牲畜,却无人看管放牧,不由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。

起了疑心的军臣单于停止了大军的行动,下令攻打雁门城外的一座边防小亭,俘获了一名尉史,在匈奴人的威逼利诱之下,这名贪生怕死的尉史将汉军的谋划和盘托出,军臣单于惊恐之余下令十万骑兵撤军。

王恢、李息率领的三万人此时已出代郡,正准备袭击匈奴的后勤辎重,听闻匈奴大军后退,一时间不敢有所动作,王恢思虑再三,为了保存实力只能引军退还。

韩安国率领的主力在马邑外的山谷中埋伏了几天,不见匈奴人的任何动静,于是主动出击,却发现哪里还有匈奴人的影子?

于是,汉武帝大费周章,力排众议敲定的马邑之谋,就在一片唏嘘声中落下了帷幕。

事后,武帝以王恢临阵脱逃为由将王恢下狱,廷尉判处王恢畏敌之罪,在贿赂田蚡无果后,为了平息武帝的愤怒,王恢于狱中自尽。

而发起这场谋划的聂壹,自知得罪了匈奴,又在汉廷失去了功劳,甚至因此得罪了武帝,只能将姓氏改为张,家族中人也不敢再经商,原本马邑的豪门聂氏渐渐的销声匿迹。

马邑之谋三百年后,张家出生了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娃—张辽。

不知道张辽后来知道这段不算曲折的历史时,会不会默然长叹。

小说《那些改变历史的小人物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点击阅读全文